中国科学院是我国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此次中科院制定的《“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的最大亮点是直面目前我国科技体制存在的瓶颈与藩篱,以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为突破口,提出将大力调整优化现有科研机构,开辟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特区”和“试验田”。
这个计划的有效实施,将会对整合相关科研机构,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提升顶层设计、协同攻关和系统集成能力,在牵头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突破关键共性核心技术、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上,做出引领性、系统性、示范性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科技创新中的问题,“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我认为:科技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是“率先行动”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其改革重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改革科研资源配置模式,聚焦科技创新前沿方向。科研资源配置模式影响和决定着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方向。
改革科研资源配置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导向和激励功能开展“有组织的科研”(Organized Research),提倡解决问题式研究,改变以往“自由探索”的科研模式、“局部失衡”的配置结构与“重复浪费”的配置机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引领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开辟新兴研究领域,主动适应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战略,自觉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研究和解决影响中华民族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重大理论问题,发现、凝炼和解决制约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科技问题,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为国家在新一轮全球技术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发展先机。
改革科研平台管理模式,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改革重大科研平台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推进形成开放、高效、协同的管理构架与管理机制。
同时,通过建立以目标管理、绩效管理为导向的年度考核机制等制度建设,推动各类科研平台、基地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目标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推进各类创新要素与资源的汇聚和融合,切实提升科研平台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改革科研团队组织机制,汇聚科技创新源头活水。科研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当代科学发展的复杂性与综合性已使得大多数科学问题的解决都不能仅依靠单个科技工作者或课题组,科研团队已成为科研活动组织的基本单元。
改革科研团队组织机制,首先要以重大科研项目和前沿科学问题为纽带整合队伍,推进优势创新要素的汇聚和集成,建立结构合理、长期稳定的研究梯队,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团队,探索改革符合科技创新团队特点的组织管理体制、人员聘用机制、考核评价体系等政策制度,完善有利于科研团队健康成长的制度环境,切实提高团队内部协同度与知识资源共享度,激发科技创新团队的活力与潜力。
改革科技评价机制体制,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改革科技评价机制体制,必须针对科技研究者、创新团队、平台基地、科研项目等不同对象,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不同类型科技工作的特点,围绕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导向,分别建立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
基础研究要着重评价科学价值,以原始创新性成果为评价重点;应用研究要着重评价成果转化情况以及成果的突破性和带动性,以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突破、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经济社会效益等为评价重点;对创新团队实行以解决重大科技问题能力与合作机制为重点的整体性评价;对重大科研平台、基地实行以综合绩效和开放共享为重点的评价,切实构建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核心的科技评价体系,大力倡导潜心研究、追求科学本质的学术氛围。■
(陈骏,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表生地球化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省部级一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