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内一场关于饮用水的标准之争将“有点甜”的农夫山泉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农夫山泉也不得不在“标准不如自来水”的巨大质疑声中无奈败走北京市场。
紧接着,一场媒体与企业的口水战迅速升级,真相也愈加扑朔迷离。虽然公众最终也没闹清农夫山泉是不是真的“不如自来水”。但这场争论却也成功使人们将目光继关注奶制品行业之后,再度聚焦于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受到质疑,绝不仅仅是中国的特例。近日,美国科学家给了人们当头一棒:在美国三分之一的供水系统提供的饮用水样本中,发现了18种不受管制的化学品痕迹。
漏网之鱼
根据美国联邦科学家最新一项尚未公开的研究显示,在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供水系统提供的饮用水样本中,经检测发现了18种未受管制的化学品。其中包括11种全氟化合物、2种溶剂、除草剂、咖啡因、抗菌化合物、1种金属以及抗抑郁药成分。
此次调查项目共有25家美国供水系统自愿参与。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的研究者们,分析了25家供水系统提供的未经处理和处理过的饮用水样本后,共检测出21种污染物。
尽管绝大多数的污染物并不超标的检测结果让美国公众松了一口气,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的不安:在21种污染物中,其中18种不在美国《安全饮用水法案》(SDWA)的限定之列。
SDWA是联邦主要法律之一,当初设立的目的是通过对美国公共饮用水供水系统的规范管理,以确保公众的健康,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每天从供水系统中(这些系统可以是公营的也可以是私营的)接受到高质量的饮用水。
最初的SDWA把水处理作为向居民提供安全饮用水的主要方法。但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水源保护、人员培训、改进水系统的筹资和公众信息也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因素后,SDWA经过多次修订,开始逐渐通过从水源到供水的水龙头的整个过程的保护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因此,SDWA相当于美国饮用水的“守护神”。而当在“守护神”的庇护下依旧出现漏网之鱼时,不难解释公众的恐慌。
“相对好的消息是这些残留的化学物质浓度通常很低。”参与此次研究的USGS水文学家Dana Kolpin给人们打了一针安慰剂,但同时也扔出了一颗炸弹,“但是,这里还有一个未知数,我们不能确定人们长期暴露于这些低浓度的化学物质下的后果是什么。”
风险巨大
当前,越来越多的新出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废水中的污染物问题,而对于饮用水的污染情况关注相对较少。不仅如此,实际上,人们对于很多低剂量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知之甚少。
但对于全氟化合物,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全氟辛酸铵(PFOA)却已被“定罪”。其与人类多种健康问题直接挂钩:生活在西弗吉尼亚一家化工厂附近的居民,因为水质受到污染而导致癌症等案例均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在科学家们检测到的251种化学物质、细菌、病毒和微生物中,其中117种在任何一家供水系统处理后的饮用水中都“销声匿迹”;而21种在超过25家中三分之一的供水系统的饮用水中被检测到;113种在不到三分之一的饮用水中被检测到。
其中,样品中发现的4种化学物质:金属锶、除草剂异丙甲草胺、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和PFOA,都位列EPA限制饮用水所含化学物质的考虑名单之中。而EPA也同时决定,下一步将会对这份清单上所列的至少5种污染物进行明文限定。
“我们希望通过类似的工作,使EPA做出更加详尽的污染物候选清单,从而可以为饮用水计划发展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条件。”参与此次研究的USGS科学家Edward Furlong坦言。
其实,全氟化合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包括不粘锅制造、食品包装袋着色剂、织物以及炊具等等。
然而令很多美国居民意想不到的是,最常见的两种全氟化合物——PFOA和PFOS,已经通过饮用水的传递,在几乎所有美国人的血液中被检测出来。
这也许还不是最糟糕的。
一个科学小组基于俄亥俄州中部河谷社区居民受到杜邦工厂含有PFOA污染水源的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也许有一个“可能的联系”存在于“饮用水中的PFOA”与“高胆固醇,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疾病,睾丸癌,肾脏癌和妊娠期的高血压”之间。
而对于PFOS最广泛又耳熟能详的应用莫过于思高洁(Scotchgard)皮革保护剂。它是3M公司开发的用于赋予皮革三防(防水,防油,防污)效果的氟类化学材料。然而2002年,3M公司正式终止了PFOS在其产品中的应用,因为它导致儿童注意力问题和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而EPA“后补名单”中的另外两种物质也难辞其咎:EPA已经确认除草剂异丙甲草胺是一种可能的人类致癌物;而在一些动物研究中,锶则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当然,这些研究中出现的锶含量要比饮水中残留的含量高得多。
隐患难消
如果说未经处理的饮用水有诸多隐患,那么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未经处理的和经过处理的饮用水中,全氟化合物却具有类似的浓度。这无疑表明目前的水处理技术基本上是徒劳的。
威胁饮用水的因素有多种,比如不适当地配置化学物品、动物和人类的废弃物、杀虫剂、被灌注到深层地下水中的污水和自然界出现的物质等。但同样地,不适当地处理或消毒,或通过缺乏良好维护的管道系统配送的饮用水也对健康构成威胁。
早在2009年,《纽约时报》就曝惊人消息,数千万美国人的饮用水存在问题,而供水系统老化是这次美国曝出饮用水不达标的最大原因。
由此可见,不适当的水处理方法和供水系统的硬件条件同样导致饮用水安全隐患。
EPA负责此次项目的化学家Susan Glassmeyer也表示,这些参与项目的匿名水利机构有规模大小不一,且都使用不同的水处理技术。而调查结果发现,仅仅只有一家机构通过使用活性炭的水处理法成功清除了这些化合物。
“一般来说,使用活性炭、臭氧和紫外线进行水处理的效果比传统的氯气水处理法更好,但这些技术往往过于昂贵。”Glassmeyer说。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研究员Laurel Schaider则难掩担忧。水处理有时候也会转化成为新的化合物。“比如氯气和其他水处理技术,虽然能够去除一些污染物,但同时会产生化学反应。一些化合物的确是被清除了,但是也可能随之转化成为另外一种我们了解更少的化合物。”■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科学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