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4-7-28 15:32:57
探寻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

 
城镇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过程,也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结果。随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如果顺势而为、妥善引导,城镇化将会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走得不好,现有的“城市病”将蔓延,影响现代化进程,无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事关我国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重大战略。
 
由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共同组织的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由中国工程院原院长、院士徐匡迪担任项目负责人。自2011年4月启动以来,组织了20多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对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空间规划与合理布局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和论证。该项目包括1个综合报告和8个子课题。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回顾与质量评析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全球城镇化历程与基本规律,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与主要特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成就、问题与质量评价,以及中国未来城镇化趋势判断等四个方面。
 
城镇化发展空间规划与合理布局研究。通过大量的全国层面的分县数据研究,以及覆盖全国不同区域的规划案例重点分析,对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未来空间发展态势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空间合理布局的思路、总体布局与重要推进措施。
 
绿色交通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就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发展的互动关系、城市群交通运输系统问题以及交通与资源环境问题等展开全面研究,并分别对巨型城市交通系统案例北京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系统规划案例进行研究,提出建议。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研究。研究认为,工业化仍然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拉动力,“四化”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是我国城镇化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关键。
 
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建设生态城市。研究认为,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扭转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倾向,要以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城镇化发展全过程,将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准则,全面落实到六大领域,采取八项措施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积极推进“人的城镇化”。通过对国内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将近70%的农民工“不打算回乡就业”;即便一定需要回乡就业,也更希望回到县城。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只有极少数人选择回农村就业。
 
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剖析城镇发展中存在的“千城一面”、“拆真造假”、“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等城市文化乱象,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城乡发展新方向,探索人居视野中的新型城镇化等。
 
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治理研究。研究认为,中国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城市公共治理模式的创新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建设。有效的城市公共治理模式,能够在城市发展的多方利益主体之间形成集体行动,从而实现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公平共享与人的现代化。
 
项目组历时2年多时间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将此研究成果集结成册,册中收入了项目组向国务院提交的“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和“对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几个问题的答复”等重要内容。
 
课题进行期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同志于2012年1月专门听取了研究项目的启动汇报,并做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中国城镇化发展对战略研究的重大需求,为项目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2013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张高丽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再次听取了项目组的成果汇报,并与院士、专家座谈,对项目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4年6月刊 建言)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