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当越来越多的人背上行囊,选择到这里感受一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之情时,却有这样一些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片广袤的热土上,守望着那无垠的苍穹。
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副台长、射电天文研究室主任陈卯蒸和他的望远镜,已经相伴着在新疆度过了近20载。这20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头顶这片星空,为祖国的天文事业尽心竭力。
20年专注一件事
天山山脉深处乌鲁木齐县甘沟乡的小峰梁上,群山环绕,绿松遍野,风景如画。然而对天文学家而言,这里的价值远不仅于此,更在于其达到了理想天文观测要求的各项指标。
这里就是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南山基地的所在地。
陈卯蒸告诉《科学新闻》,从1991年始建至今,南山基地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站点,也是国内重要的脉冲星、厘米波分子谱线、活动星系核观测研究基地,更是我国探月工程中VLBI测轨系统的4个测站之一。
对于陈卯蒸来说,南山基地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南山基地25米射电望远镜是我国重要的射电天文装备,也是国际国内VLBI网重要的观测单元。而在25米射电望远镜的整个系统当中,接收机系统又是最为核心的设备。
作为25米射电望远镜接收机团队的负责人,陈卯蒸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对接收机系统进行维护与升级改造。为保障射电望远镜的正常运行,陈卯蒸在海拔2080米、距乌鲁木齐市区75公里的南山基地度过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而陪伴他的除了静静矗立于天地之间的射电望远镜,就只剩下头顶那一片浩渺的苍穹。
对陈卯蒸来说,望远镜就像他的孩子。孩子身体不舒服,他是最为心急的。经过十多年的长期运行,25米射电望远镜的天线系统老化趋势十分严重,面板精度降低。为了改进面板精度,尽可能地提高高频波段的天线效率,就不得不对天线进行全面的维护,调整天线面板。
彼时,利用卫星全息法进行天线面板校正以提高天线效率在国际上还是一项水平领先的技术,在国内更是尚无先例。虽然陈卯蒸一直对全息法的发展密切关注,但操作难度依然可想而知。
2005年,在中科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的资助下,陈卯蒸扛起调整望远镜天线面板的重任,开始着手进行“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全息法测量与调整”项目。
通过与全息法测量专家、澳大利亚国家天文台工程师Michael Kesteven的通力合作,2015年5月,陈卯蒸带领团队顺利利用全息法对25米射电望远镜进行了天线面形检测,并对天线主反射面面板进行了调整。
最终测试结果显示,面板表面均方根误差小于0.40毫米,优于过去公布的天线系统性能主面板精度0.65毫米的指标,显著提高了望远镜的接收效率,圆满地完成了国家重大科学任务,并在科学观测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仅仅是陈卯蒸在新疆天文台开创性工作的一个缩影。20年来,陈卯蒸始终坚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为新疆天文事业创造出一次又一次“第一”。
醉心技术创新
2005年,作为中德马普伙伴小组“银道面磁场偏振巡天”项目成员,陈卯蒸踏上征程,远赴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参与研制6厘米波段双极化制冷接收机及偏振观测系统。
回想起此次经历,陈卯蒸感觉收获颇丰:“这次留学经历为我积累了高灵敏度制冷接收机研发方面的宝贵经验。”项目结束后,他迫不及待地回到祖国,又马不停蹄地回到边疆,然后便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取经归来的陈卯蒸带领团队,迅速在25米射电望远镜上建立了偏振观测系统,使国内射电望远镜首次具有了6厘米波段的射电偏振观测能力。而由他带领团队所研制6厘米制冷接收机,也成为国际上同类接收机中灵敏度最高的,为观测研究获取优质的数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技术创新领域,陈卯蒸似乎从不知疲倦。2009年,陈卯蒸又肩负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脉冲星多波段观测系统关键设备研制”的重任,成功在25米射电望远镜上建立了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脉冲星数字消色散系统,提高了脉冲星观测系统的观测精度和毫秒脉冲星观测能力。
2010年,陈卯蒸迎来了科研事业中一个难得的机遇——入选“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之光”自实施以来,一直致力于为祖国西部地区众多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平台与机会,这对醉心于技术创新的陈卯蒸来说,实在是一个契机。
在“西部之光”的资助下,陈卯蒸开始进行大口径射电望远镜超宽带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经过四年的持续攻关,待项目结题时,“80米射电望远镜宽带接收机关键技术的研究”在众多评审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的同时还获得了后续支持。
在陈卯蒸众多“孩子”当中,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便是1.3厘米双极化制冷接收机。
2011年,陈卯蒸不仅带领团队首次在国内自主研制出高灵敏度的1.3厘米波段制冷接收机,并使其主要目标均达到国际上同波段接收机的前沿水平,使得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在1.3厘米波段上的探测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除此之外,在探月工程中,陈卯蒸还带领新疆天文台科技人员圆满完成了嫦娥卫星各轨道段的测轨观测任务,为探月工程测轨任务的顺利实施做出了贡献。并因此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等荣誉。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欧美等国纷纷建成百米级全可动射电望远镜的当下,我国最大口径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仅为65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
鉴于此,新疆天文台申请的973计划“110米大口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目标直指在新疆建造国际先进、功能强大、高效运行的110米大口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
在这项堪称里程碑式的望远镜建设项目中,作为课题负责人,陈卯蒸承担着超宽带接收技术、数字接收机技术等研究任务,肩上的重担可想而知。但对于在一个又一个“开先河”般项目中成长起来的陈卯蒸而言,已经习惯了这种压力和责任。“我们的科学家一定会拥有自己的大型射电望远镜!”谈及未来,陈卯蒸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