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28 21:7:53
李峻志:菌物科研路 “西部之光”伴成长

 
李峻志,1973年7月生,学士,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菌物学领域研究开发。2010年入选“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曾获中科院西安分院先进个人奖励,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专利6项。
 
春去秋来催华发,白驹过隙争朝夕。
 
对于一名奋斗在科研与农业一线的科研人员来说,申报项目,完成任务,科技扶贫,科普宣传……周而复始,日复一日,似乎总感到时间是不够用的。
 
与时间赛跑的科研旅程中,自身的成长和价值的争辩总在脑海中闪现。
 
忽如一夜春风来,一束光芒的闪现让成长和价值如此和谐地呈现,如星光闪烁温暖心灵,如灯塔烛炬指引方向,无法不去记下那些点点滴滴——我和“西部之光”的点点滴滴。
 
西部的我们,钟爱“西部之光”
 
从一名农业大学的新生,到参加学术交流的代表,再到申报、编撰各类项目文件和资料的过程中,我时刻记得自己是来自“西部”的。
 
曾几何时,从经济延伸到科研领域,再到人才比例、发展机遇,与中东部相比,“西部”多多少少被赋予了一丝别样的意味。
 
虽然我个人始终认为暂时的落后恰恰意味着更大的空间,但现实的资源与机会还是难以实现均等。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看到不平衡的现状在“利”学定律作用下让身边的同学、同事一个个选择了离开西部,无奈和茫然也时时袭上心头。毕竟人才凋零的环境下,发展只能成为空谈。
 
直到有一天,“西部之光”这个充满了特别意义的称谓出现,令我眼前豁然光明。
 
2003年,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国家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随后,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和中科院共同启动实施了“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并启动相应的项目支持计划。
 
不经意间,身边的同事,曾经的同学,纷纷加入了“西部之光”的行列,而我自己也荣幸地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我能深切地感受到,通过这个计划,大家不但得到了经费的支持,更通过交流学习得到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技能和信息。
 
总而言之,西部之光是特殊的,作为西部的科研工作者,我们都支持和热爱这样的行动,并愿意为之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照亮秦岭菌业科技扶贫路
 
2010年,我以“秦岭中段地区珍稀野生经济真菌种质资源研究与保护”项目入选“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
 
在“西部之光”计划的带动下,我在其后的几年里先后主持和参加了陕西省、中科院科技计划和扶贫计划项目10余项,主持编制了陕西省省级地方标准9项,获授权专利6项,负责建立了西部地区唯一的秦岭地区菌物主题标本馆,并承担了中科院西安分院在陕西省紫阳县和洛南县的一系列科技扶贫工作。
 
凭借在秦岭山区食用菌产业中扎扎实实的工作,我先后获得“陕西省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优秀工作者”“商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并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聘为陕西省三名常务理事之一。
 
可以说,从“西部之光”项目启动的那一刻起,六年间我就始终工作在秦岭食用菌产业振兴道路的最前线。在“西部之光”精神的带动下,不仅自身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为西部食用菌产业科技振兴大业奉献了些许绵薄之力。
 
秉承着“西部之光”的科研能力推动本质,我和我所在的科研团队突破了珍稀野生食用菌“羊肚菌”在秦岭实现人工栽培的技术瓶颈。我们发现,价格高昂的土生野生菌类“羊肚菌”对林木资源和劳动力强度依赖程度很低,且生产效益显著,很适合秦巴贫困山区广泛发展。
 
于是,我们从秦岭羊肚菌野生种质资源入手,进行了持续、大工作量的野外科考,设计并实施了上百种模式的人工驯化栽培试验,确定了最适合秦岭地区应用的羊肚菌生产菌株和人工栽培技术。在应用中取得了实测亩产211公斤的鲜品,投入产出比超过1:4的效益,在2016年实际对比中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已进入推广阶段。
 
秉承着“西部之光”的科技服务精神,我把科技扶贫始终摆在工作的核心位置。
 
秦巴山区是国家级连片扶贫重点区域。“西部之光”项目开展以来,我和同事们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秦岭山区的紫阳、洛南、宁陕、柞水等国家级贫困县的深山村组工作,为科技扶贫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在对扶贫区气候环境特点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猪苓低海拔栽培、香菇周年化生产等核心技术模式,使扶贫人口农业收入显著提升;选育本地适栽菌种体系,“秦南一号”、“秦南二号”菌种的推广,使应用区农业人口增收超过了亿元;持续培训山区技术骨干累计超过3000人,将科技扶贫的火种撒遍了三秦大地。
 
“西部之光”项目的支持不但帮助个人拓宽了专业道路、提升了科研能力,也带动了研究所的学科发展,培养了稳定的食用菌领域科研队伍。我们将沿着“西部之光”照亮的道路坚定前行,为西部食用菌产业的腾飞做出贡献。■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6年11月刊 征文集萃)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