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1月18日正式开通上线至今,科学网已走过十个年头。在海内外科教界两百多万名博主和用户的热情参与下,科学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科学社区”。
紧跟新闻热点,引领新闻舆论,为科教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和资讯,大力促进科学传播,是科学网多年来始终如一的使命。除了开设博客频道,便于博主们分享学术、科普等精彩内容以外,从2011年开始,科学网还通过举办网络访谈的形式,聚焦科教热点话题,首创邀请专家博主、事件目击者对社会重大突发事件进行解读的形式,引起社会和媒体各界的强烈关注。
截至2016年底,共举办各类网络访谈46次。无论是与科研工作者“亲密接触”的科研经费、科研评价、基金评审等热点,还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SARS、H7N9、雾霾、芦山地震的话题,都是网络在线访谈所关注的对象。
这些讨论不仅深受海内外科教界广大“草根”的拥趸,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层面,甚至促进了一些非典型事件的解决。与此同时,还吸引了各类新闻媒体的追踪报道,极大地促进了科学传播的广度。
追踪科教热点
2011年7月23日,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科学网第一时间组织在线访谈,邀请交通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多名专家(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铁路信号专家闵应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气象学家丁裕国,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研究中心教授、动车专家罗世辉,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消防与安全技术学院助理教授麻庭光,雷电防护专业人士丛远新,武汉大学信管院和计科院教授沈阳等)、亲历事故现场的网友(《温州都市报》时政要闻部副主任吴智勇、新浪微博网友小刀)以及关心铁路交通安全的科学网博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单涛涛等)作为嘉宾,与公众面对面交流铁路交通安全的相关问题,共同探析“7.23动车事故”的原因。
在短短两个小时的访谈中,网友共提出717个相关问题。本次访谈还受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温州日报》、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全国上百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他们还对科学网访谈嘉宾博主进行了采访报道。
2011年12月4日,美国驻华使馆发布的北京PM2.5监测数据再次爆表,严重的空气污染状况引发公众普遍担忧。科学网特邀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教授蒋大和,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林章凛,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消防与安全技术学院助理教授麻庭光向网友解读PM2.5,并交流空气污染问题的对策。
对社会事件的关注,科学网从未停止过。2015年4月6日19时左右,福建漳州古雷PX项目发生爆炸。据悉其正是2007年被厦门民众极力抵制的PX项目,一年多前,该工厂已发生过一次爆炸。继2014年4月初PX项目毒性大争议以来,PX项目安全性、政府应如何作为等,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为此,2015年4月7日,科学网特邀多名化工、安全、政策专家与网友共同交流。此次访谈引发社会多方关注。随后,科学网还受邀参加2015年5月3日《一虎一席谈》“PX信任危机能否破解”节目的录制。
科研圈生态是科学网最关注的焦点之一。2012年11月13日,科学网博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程代展发表了关于自己的学生、“科研苗子”逃离科研的博文——《昨夜无眠》,经科学网头条推荐后,一周内该博文科学网点击量达13万,引起了张海霞等多名博主的热烈讨论。13日当晚,该博文同步在北大BBS、清华BBS、人人网、新浪微博引起热议,转发评论达6000多条。
11月15日,科学网邀请当事人程代展以及多名科学网博主作为嘉宾举行“逃离科研”在线访谈,并同步推出“逃离科研”专题,数万名网友参与讨论并转发。18日,程代展博文中的“当事”博士生在人人网发布文章《我为什么逃离科研》,并被博主转发到科学网,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以《逃离科研》话题为基础,张海霞等多名科学网博主积极发起“师生夜话”访谈,与年轻学子交流科研中的困惑。
科学网“逃离科研”的访谈和专题成为独家新闻源,自2012年11月16日起至2013年3月,引起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凤凰卫视等上百家主流媒体长达4个月的报道,转发评论数万次。
“逃离科研”的话题不仅引爆海内外,受到公众、媒体的强烈关注,甚至还成为2012年底全国热议新闻话题,并引发了2013两会代表的热烈讨论。
深入新闻事件背后
对科研、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来便是科学网的应有之义。在举办的多次网络访谈中,科研生态、科研人员状况等相关话题不断。比如,2011年9月9日,科学网就曾邀请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两院外籍院士、科学网博主何毓琦做客科学网编辑部,就“年轻学者如何做科研”与网友交流经验与体会。
而与科研人员密切相关的基金申评等各类话题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以便给广大科研人员提供指导。
对于一些科教界的特殊事件,科学网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姿态,深入探究,并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堂堂博士后王天旭,为什么成了老赖?”这一新闻话题受到包括科学网网友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事件的主角王天旭也因此被封为“中国最惨博士后”。
为此,科学网邀请了关注年轻科研人员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吕吉吉、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中祥、伯恩大学博士庄呈展等博主作为嘉宾,围绕“最惨博士后”话题与网友展开交流。在这次访谈过程中“最惨博士后”王天旭本人还现身网络访谈,与嘉宾网友互动。
科学网不仅是针砭时弊、学术交流、思想争锋、科学传播的场所,也是缅怀先辈、追思故人的地方。
2015年1月10日13点05分,科学网资深博主李小文院士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306医院与世长辞。
听闻此消息,科学网编辑部全体同仁和众多科学网网友深感悲痛,接连数日,博友们撰写了上百篇博文表达对李小文的哀思和追忆,科学网也在第一时间发表悼念博文《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一路走好!》。
李小文人生的最后几年,非常喜欢科学网并与网友热心交流,在被送医抢救之前仍在浏览科学网。
他一生淡泊名利,生前留下遗嘱,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追悼会,只愿在网上举行一次追思会。遵照其遗愿,2015年1月23日上午,在科学网上举行了李小文科学网追思会。广大网友用文字在线共同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2015年4月,科普出版社联合科学网共同出版了《大家博友:纪念李小文院士博文集》《大师小文:李小文院士博文集》,以表追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