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泉琳/整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17-3-15 20:47:50
汇聚网络“微”力量 救助海归孙爱武

 
2009年11月13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一期名为《留美博士后“归国报效”摆地摊睡大街》的节目。短短6分钟的节目,播出后立刻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新闻引发的救助事件
 
该报道的主角名叫孙爱武。据报道称,孙爱武系“南开大学本科毕业,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曾在世界顶尖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论文,归国后找不到工作,被迫在农贸市场摆地摊,每天靠煮土豆、红薯充饥,露宿街头数月,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被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收容”。在主持人的点评中,孙爱武的摆摊行为被理解为“个人的偏执”“不务实”。
 
对这则报道最先提出抗议的是前密歇根大学博士、科学网海外博主陈金晖,他是为数不多的清楚孙爱武在美国情况的人。
 
随后,11月15日至16日,陈金晖连续发表《不要让另一个海归博士后毁了!》《给北京电视台的一封公开信:你欠孙爱武一个治疗》等系列博文,首次披露其美国密歇根大学校友、海归博士孙爱武流落北京街头的真实原因。
 
陈金晖在博客中回忆称,孙爱武两口子靠一个博士后工资抚养三个小孩。“男的得上班,接送大儿子去幼儿园,回家做饭,半夜起来帮忙喂奶(n次,n>1)。再刚硬的身体也扛不住这么折腾,在小孩出生4个月后,终于把人累倒,出问题了。”陈金晖这样分析。
 
不仅如此,在《还原我们真实的孙爱武博士》的博客中,陈金晖写道,“孙博士和大家一样,有着我们很强的传统国人勤劳聪明的特点”。他认为,做过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要发第一作者的SNC(Science,Nature,Cell)文章是何其不易,“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孙博士的科学(Science)文章绝对是货真价实的,是其本人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
 
在陈金晖的大力“疾呼”之下,科学网上的众多博主纷纷响应,帮助孙爱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鼎力相助
 
以中国科学院已故院士李小文为首的科学网博主积极寻找孙爱武的下落,并与孙爱武面谈,有意提供帮助。国内多家媒体如《北京青年报》等,对海归孙爱武事件也进行了相关报道。
 
然而,事与愿违。在李小文会见孙爱武之后,媒体的一些失实报道引起了博主和网友的质疑。
 
11月19日,《北京青年报》首先发出的一篇名为《地摊博士后昨北师大面试》的新闻,一经发出便被多家网站转载,孙爱武再次被迫展示在公众面前。不仅如此,因为文中涉及“面试”“月薪4800元”这样的字眼,也让身为当事人之一的李小文备受质疑。
 
尽管李小文在《北京青年报》的报道发出之后,立即在科学网发表了《黄老邪声明》的博文,指出,“该采访和报导都是在本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我对可能出现的后果不负任何责任”。并强调反对媒体爆炒这件事,因为在他看来,“孙博士现在最需要的是稳定情绪,任何过分的关注及炒作对他有害无益”。不过,质疑的声音依旧存在。
 
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很快,科学网博主们就通过“蛛丝马迹”平息了这场质疑。
 
科学网博主苗元华在博文《我所了解的李小文院士帮助孙爱武博士的全过程》中,对普遍受质疑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苗元华在文中指出,李小文关于孙爱武流浪街头所发的第一篇博文《答劲松兄》中已经明确表达了其观点:先救人救命,其他的暂时是其次的。在与孙爱武见面之后,李小文发表的《初会孙爱武博士》的博文中描绘了整个会面的过程,再次表示“我觉得让他先安顿下来,再慢慢劝说他看病,事缓则圆,也好。但不能久拖”。李小文还是认为,先治病要紧。
 
在这篇博文的最后,苗元华阐述了其个人观点,希望通过这篇博文能警醒那些质疑的人。
 
事实胜于雄辩。支持并为李小文辩护的网友越来越多。科学网上自发形成了为孙爱武募捐的倡议,在李小文的建议之下,科学网博主迟菲等人承担起这项任务,并积极展开行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陈金晖、李小文等众多博主的奔走呼吁,以及孙爱武海内外同学、校友的积极行动,此事件最终以孙爱武博士找到工作而告结束。
 
以做亚太地区最大的硒鼓研发制造商为目标的富美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媒体公开聘请孙爱武,年薪50万,配专车、提供住房、保姆费等优越条件,邀请孙爱武加盟其公司,并出任富美硒鼓研发总工程师,发挥孙爱武本人在塑料及化学方面的研究专长,全面提升改造该公司现有的技术研发环境。
 
孙爱武事件终于尘埃落定。不过,由此引发的对海归就业、人才待遇等相关话题却并未止步,仍持续引起广大博主和网友的热议。■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7年2月刊 回响)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