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胃癌是美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死亡38000例,占全部癌症死亡例数的38%。20世纪30年代以后,胃癌的发病率逐步下降,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易感人群移民增多,其发病率略有上升。此后,根据胃癌的病因学开展了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并根据主要致病因素展开预防工作。
预防医学成果显著
美国科学家针对胃癌的风险因素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他们发现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则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因此,科研人员认为,在遗传背景相似的情况下,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目前,已初步确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和启动因子之一。胃癌高发区的人群有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胃癌的发病率均同步增长,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较非感染者高4~6倍。
1994年,Hp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第一类胃癌致癌源,即肯定的致癌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认为Hp阳性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无论初发或复发,一律需要接受Hp根除治疗。
而最近的研究证实,根治胃内Hp感染后,可使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发病风险降低40%。
除此之外,亚硝胺也是可能的致胃癌物质,广泛存在于腌酸菜、咸菜、咸鱼、咸肉、烟熏食物中,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有利于预防胃癌。低盐饮食、多饮牛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推广冰箱的使用可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摄取。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与胃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目前普遍认为,胃癌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其中,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也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癌前病变。
从正常胃到胃癌的演变常经过一个相当长的阶段,而从早期胃癌演变至晚期胃癌也需约3~5年时间,从Hp感染到胃癌的进程则为10~20年。可见只要引起重视,完全有足够的时间预防胃癌的发生。因此,积极发现、治疗并治愈上述疾病也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随着美国人民生活习惯、膳食结构的改变,卫生水平的提高,以及禁烟运动的开展,美国胃癌发病率逐渐下降。而随着胃癌手术方式的进步和规范,新型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更新,2012美国胃癌死亡率与20世纪30年代相比降低近80%。
亚裔人群尤需筛查
目前美国整体胃癌发病率较低,仅位列恶性肿瘤发病率比的第16位。尽管韩国、日本的经验表明开展全民胃癌筛查可有效降低胃癌死亡率,但在美国开展全民胃癌筛查,尤其是胃镜筛查的成本效益较差。
不仅如此,2014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仅划拨1120万美元用于胃癌相关研究,相当于其所有研究基金的0.2%,而其中仅有不到10%的资金用于胃癌预防以及早期胃癌检出的相关工作。
目前美国根据国情将乳腺癌、宫颈癌以及结直肠癌列入建议筛查范围。对于胃癌,则建议40岁以上有高危因素者,用血清胃蛋白酶原和危险因素问卷进行调查初筛,阳性者行胃镜检查,高危因素包括胃癌高发地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胃癌家族史等。
2017年年初,美国癌症学会发发表了Cancer Statistics, 2017。这项大数据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美国的癌症总体死亡率下降了25%。
同时,报告认为美国亚裔的患癌比例显著低于其它种族,整体发病率亚裔男性只有白人的59.7%,女性只有白人的65.8%。而死亡率方面,亚裔男性只有白人的60.1%,女性只有白人的61%。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是目前美国主要的癌种,亚裔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其他种族。
虽然亚裔整体癌症诊疗情况相对乐观,但胃癌和肝癌的发病率却远比其他种族要高。在一项面对美国亚裔癌症发病情况的大数据研究中发现,韩裔、日裔、越裔美国人较美国其他种族胃癌发病率高,韩裔患有胃癌的比率更是白人的5到7倍。分析发现,除遗传因素外,Hp感染和腌制食物是亚裔族群胃癌发病率比较高的首要因素。
作为美国目前人口增长最快的族群之一,由于亚裔在癌症发病方面与其他种族有较大差异,有学者呼吁在对美国亚裔人群进行癌症筛查时,应根据其发病特点,有针对性的对胃癌及肝癌进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