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魏刚综合报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18-4-10 12:51:41
让更多阳光普照科技英才

 
在今天这个时代,科技对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更好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好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各领域的科技人才。
 
但近年来,科技人才待遇低、青年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科技人才评价标准不合理等一直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在本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就这一热点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实现人才良性流动
 
为争夺人才,2017年,全国10多个二线城市纷纷抛出“房子”“户口”“票子”等大红包,以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同时,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围绕着“双一流”建设展开的人才争夺战也在东部与西部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拉开序幕。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在两会上与代表们分享了最近自己面临的一件棘手事。因深圳一所大学能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平台,一位科研人员向熊思东提交了离职申请。
 
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郑兰荪也表示,近几年有几位优秀青年人才也是因为待遇和平台原因离开厦大去了北京的高校。
 
在熊思东看来,“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各个高校人才竞争十分激烈,教师流动不可避免。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说,如果人才是封闭、不流动的,也不利于社会发展。人才流动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活力所在。但人才的流动要有序化,要合理化,要为发展所用。
 
“人才流动,怎样是合理的,怎样又不合理,目前没有清晰的界定,高校自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统筹力度,引导人才市场良性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说。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指出,高校需要思考的是通过错位发展,合理进行学科布局,形成全国一盘棋,构建既有竞争又互补协作的良性生态环境。
 
从长远看,面对人才流动,既不应用道德去绑架人才、也不能用制度去限制人才,而应该保持更加包容的心态,打通人才流动的渠道,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规范合理流动。
 
推动科技人才评价标准改革
 
在大力营造人才良性流动软环境的同时,科技人才评价标准的改革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为了鼓励科技人才成长,给科技人才提供施展的空间,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人才计划。
 
但各类人才计划也引发了关于科技人才评价标准的质疑和担忧。“人才评价不看科研能力,而看论文数量、影响因子”“一些人才计划定位重叠,科研资源浪费”,3月1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小组讨论时,多位委员就人才计划相关问题发表了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许瑞明认为,尽管我国在论文发表总数上居全球第二,但在研究的系统性、原创性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比如,英国虽然论文发表数量没中国多,但他们在诺贝尔奖获奖数量上却名列前茅。
 
因此,要鼓励科研人员瞄准重大科学问题,能坐冷板凳。这就难免要对我们的科研考核机制做调整。许瑞明委员建议,在科研评价机制上,不能唯SCI论,不要单纯的以发国际期刊高端文章、影响因子来评价科研水平,而要用真正的同行评估考察其原创。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院长施大宁指出,评选人才计划的根本标准应该是创新能力和潜力,而不是简单地看指标。“正确的评价应该是根据不同科研活动的不同性质,采用相应的标准分类评价。但现在是不管你搞什么,往往就看论文数量、影响因子、专利等数字指标。”这导致很多科研人员片面追求论文数量,避开难以快速出成果的研究方向,这不利于我国在前瞻性基础研究中实现重大突破。
 
给科技人才更多实惠
 
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科技人才处于人才金字塔的顶端,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应当是社会的中高收入群体。要提高科技人才待遇,就要在基础研究收入保障机制外,创新收益分配机制,让科技人才以自己的发明创造合理合法富起来,激发他们持久的创新动力。
 
目前我国科技人才的创新激励政策还不够完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吴希明建议,应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让科研人员的技术价值有所体现,保证研发力量的持续集结和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与科技人才有关的内容。报告指出,要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
 
新任科技部部长王志刚3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也表示,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所以在出台科技政策方面,要思考如何让愿意创新、有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包括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荣誉层面。
 
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王志刚表示,要围绕人来加强改革。科技资源配置怎么把国家战略意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科学家兴趣结合,有所侧重,分类配置资源是改革的一个关键点。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引领变革。一切创新都是靠人来实现的。相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科技人才将拥有更宽广的舞台。■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8年3月刊 封面)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