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落综合报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18-4-10 12:51:41
再见,霍金

 
3月14日,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日子。
 
1879年的这一天,它将爱因斯坦“赠予”人类;却又在139年后的这一天,从人们手中“抢走”了霍金。
 
2018年3月14日,享誉世界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
 
“他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卓越的人,他的工作与成就将会在未来许多年继续存在下去,他的勇气和坚持以及他的才华与幽默鼓舞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霍金子女写在声明中的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传奇人生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他的父亲是一位热带病专家,母亲则专注于研究哲学、政治和经济。仿佛冥冥中注定一样,霍金出生的这天,恰巧是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逝世300周年。
 
霍金在少年时期就开始展露才华,中学阶段被同学们称为“爱因斯坦”。到十三四岁时,霍金便已下定决心,今后要从事与物理学和天文学相关的研究。
 
1959年,17岁的霍金顺利进入牛津大学就读,主修物理。然而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学校功课“简单到令人发笑的程度”。他的物理导师罗柏特·柏尔曼曾称赞霍金是他所教导的学生中最聪明的一位。
 
自牛津毕业后,霍金转投剑桥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当时,理论物理学界有两大前沿研究领域: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在霍金看来,宇宙学涉及很多深邃奥妙的大问题,比较具有挑战性,因此他最终选择了宇宙学作为“终身伴侣”。
 
然而,就在进入剑桥后不久,霍金的一生彻底被改变了。1962年,霍金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也就是俗称的“渐冻症”,并被医生断言仅剩两年左右的生命。
 
面对这样的噩耗,没有人能够保持坚强,霍金也是一样。他变得抑郁、沮丧,虽然医生建议他继续学业,但他认为攻读博士学位已经毫无意义。直到1963年,霍金与他的第一任夫人相识并于次年结婚,这才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全身瘫痪,无法说话,这种超乎寻常的折磨非常人所能承受。然而霍金却凭借顽强的毅力,排除万难,坚持学术研究,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物理学上的奇迹。
 
“他给人类最大的启示是:世界上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就眼皮能动,思想却在遨游太空。而很多人身强力壮,但是思想却一辈子都瘫在轮椅上。这是最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我国著名科幻作家、《三体》系列丛书作者刘慈欣这样描述心目中的霍金。
 
“宇宙之王”
 
霍金在轮椅上度过了50多个春秋,但这却没能阻止他仰望星空。在宇宙论和黑洞领域,霍金被确认的贡献主要包括“奇性定理”和“霍金辐射”。
 
谈及爱因斯坦大名鼎鼎的广义相对论,科学界将其誉为“最美丽的科学理论”。但是霍金却与英国物理学家Roger Penrose一道,为人们证明了这一理论其实是不完备的。
 
霍金与Penrose开创性地运用拓扑学方法,证明了广义相对论方程导致奇点解,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大爆炸奇点的存在。凭借着奇性定理,1988年,霍金与Penrose分享了沃尔夫物理学奖。
 
与奇性定理相比,霍金另外一个理论的知名度显然更高,那就是“霍金辐射”。
 
生活中,人们常用“黑洞”来形容人和事物的深不见底。在经典引力论的框架里,黑洞只能吞噬物质,而不能吐出物质。然而,霍金于1974年发表的一篇名为《黑洞在爆炸吗?》的文章,却为人们提供了有关黑洞的全新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霍金通过将量子理论效应引进黑洞研究,证明了黑洞视界附近会蒸发出各种粒子,这种粒子的谱犹如来自黑体的辐射。随之黑洞质量不断减小,导致黑洞蒸发。在这个被称为“霍金辐射”的场景中,量子理论、引力理论和统计物理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而这篇文章也被认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20世纪引力物理领域最伟大的论文。
 
之后,荣誉便接踵而至:1974年,年仅32岁的霍金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79年又成为剑桥大学卢卡斯讲座教授,而此前这项殊荣曾授予过牛顿和狄拉克。
 
也许是因为太过声名远播,很多人都误以为霍金获得过诺贝尔奖,但其实并没有。
 
“霍金的科学贡献超过很多诺贝尔奖得主。但是长期以来,他的理论研究工作没有得到实验或者观测的证实,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必须有实验或者观测的支持。所以霍金一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施郁在其科学网博客中这样写道。
 
有趣的灵魂
 
3月14日,在霍金去世的消息传来之后,中国网友们自发地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
 
“他的智慧和忠告永在”“愿你的灵魂再也不受残疾身体的束缚”“他变成了星星,飞往了他最爱的宇宙”……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纷纷道出了对这位传奇人物的深切缅怀。
 
杰出的科学家很多,但似乎没有哪一位外籍科学家的离开能引发如同霍金一样的效应。究其原因,除了他充满传奇性的人生故事,屡屡以科学家之外的多重身份闯入公众视线、“花样”展示他的乐观与幽默,或许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012年,霍金客串了风靡全球的美剧《生活大爆炸》,并把“霍金科学传播奖章”颁发给该剧剧组;在《星际迷航》中,霍金与爱因斯坦、牛顿来了一场扑克大战;他还为《辛普森一家》配音,并为此而洋洋得意。
 
还不止如此。1994年,霍金为英国著名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的单曲《继续交谈》诵读了歌曲引言;2014年在乐队解散前的最后一张唱片《无尽的河》中,双方还合作了一首单曲。
 
而让霍金被更多人知晓的一项工作,大概莫过于那本和他本人一样出名的作品——《时间简史》。这本科普读物如今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累计发行达到2500万册。在书中,霍金用生动而简洁的语言,让深奥的宇宙和物理走下了神坛,走近了人们。
 
“如果生活没有了乐趣,那将是一场悲剧。”霍金用实际行动,将自己的“宇宙”填得满满的。
 
中国情缘
 
“霍金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科学斗士,为科学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霍金先生生前曾三次来华,中国领导人曾会见他,中国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们也同他进行过愉快的交流。霍金先生关心中国的发展建设,对中国的科技进步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3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例行记者会上对霍金的去世表示了哀悼和惋惜。
 
1985年,霍金第一次来到中国,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旅行使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略有了接触”;2002年,霍金再度访华,参观了北京八达岭长城;2006年,霍金又来到天坛,并在人民大会堂用语音合成器以《宇宙的起源》为题进行了公开演讲。
 
霍金与中国的缘分还不止这些。
 
2016年4月12日,这位有趣的老人开通了新浪微博,表示“通过这个微博,我希望和你们分享我的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也希望能在互动中向你们学习。”截至目前,这条博文下方的评论数量已经超过了45万。
 
两年的时间里,他分享了自己参与的“突破摄星”计划,解答了网友有关“庄周梦蝶”的疑问,“推销”了自己扮演反派的广告宣传片,也表达了对中国学生高考的祝福……他像一位长辈、朋友、亲人,事无巨细又和蔼可亲地与中国朋友分享着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3月31日,霍金的葬礼将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大圣玛丽教堂举行,而他的骨灰也将于晚些时候被安放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西敏寺)。在那里,有了牛顿和达尔文的“陪伴”,相信他对于宇宙的理解必能再度升华。■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8年3月刊 特别报道)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