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泉琳综合报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18-7-3 11:42:43
打哈欠的奥秘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你正驾车行驶在一条漫长而笔直的城市高速公路上。由于离目的地还有很远的距离,因此你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和专注,然而一阵深深的倦意突然袭来,你就快要“淹没”于其中。
 
这时你会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提醒自己“不能犯困”,同时迅速调正自己的坐姿,当然你可能会有些坐立不安,并且还会做一些其他的举动以使自己保持更为清醒的状态。
 
不过,此刻你是否会想,我们为什么会在这种时候打哈欠?
 
为何打哈欠
 
通常,打哈欠是由一些不同的情况引起的,包括疲倦、发烧、压力、药物、社交和其他心理暗示。当然,这些因素常常也因人而异。
 
据科学研究显示,人类的打哈欠行为自胎儿时期便开始。大约第24周,在母体中的胎儿便开始打哈欠,且平均每小时6次,到第28周后,打哈欠频率会逐渐下降,直至第36周完全停止。
 
关于人们为什么打哈欠的问题曾在相关领域产生过较大的争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指出打哈欠的真实目的。不过,学术界关于打哈欠的目的大概有几种观点,包括提高清醒程度,帮助大脑降温,等等。
 
人们常常认为,打哈欠会增加困意,然而科研人员并不同意。他们指出,打哈欠是为了保持清醒状态,促进身体觉醒的一种反应。因为与打哈欠相关联的是运动和伸展行为的增加。随着睡眠压力的增加,烦躁行为的增多反而可能有助于保持警觉。
 
而且在打哈欠时,耳朵里的特定肌肉(鼓膜张肌)也会被激活,使耳膜和听觉的运动范围和敏感度获得重新调整,从而提高了在打哈欠之前我们对周围世界进行监控的能力。
 
此外,打哈欠时,泪腺受到刺激,会反射性分泌流泪,洗刷眼睛,可能会促进视觉灵敏度的提高。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打哈欠是为了帮助大脑降温。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打哈欠时,人们会深深地吸入一口冷空气,然后让冷却的血液进入大脑,给大脑降温。
 
经实验,研究人员发现,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刚到室外的5分钟之内,有近40%的研究对象会出现打哈欠行为。不过,随后就大相径庭了:在研究对象之中,夏天的打哈欠比例降至10%以下,而冬天打哈欠比例升高则较多。
 
不过,该研究只表明,在大脑和体温升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度的哈欠。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为了冷却大脑而做出的行为。
 
比方说,在实验诱导的发烧中,打哈欠的频率的确会增加,这确实表明了身体变暖和打哈欠之间的相关性。然而,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它导致了身体的降温——只是身体变暖似乎是打哈欠的诱因。
 
来自神经科学的解释
 
犯困、劳累、受到外界刺激等因素,都会引起人们打哈欠的行为。当然,打哈欠远不止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从神经科学角度来说,打哈欠与大脑中的许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一项扫描了那些易受打哈欠传染的人的大脑的研究发现,这些人的大脑的腹正中前额皮质有激活现象,而该大脑区域与决策有关。对这个区域的损伤还与共情的丧失有关联。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对下丘脑催产素神经元某一特定区域进行刺激,会引起啮齿类动物的打哈欠行为。催产素是一种与社会联系和心理健康有关的激素。
 
而将催产素注入脑干的各个区域也会引起打哈欠的行为。这些区域包括海马体(与学习和记忆有关)、腹侧被盖区(与多巴胺、快乐激素的释放有关)和杏仁核(与压力和情绪相关)。如果阻断催产素受体,便可以阻止这种效应的发生。
 
帕金森氏症患者不会像其他人那样经常打哈欠,这可能与低多巴胺水平有关。多巴胺的替代物已经被证明可以增加打哈欠行为。
 
同样地,皮质醇(一种随压力而增加的激素)也会引起打哈欠,而肾上腺的去除(释放皮质醇)则可以阻止打哈欠行为。这表明压力在引起打哈欠行为中发挥了作用,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你的宠物狗在长途汽车旅行中会打那么多次哈欠的原因。
 
不难看出,打哈欠似乎与共情、压力和多巴胺释放有关。
 
会传染的哈欠
 
或许当你在读这篇文章时,可能至少打过一次哈欠了。
 
打哈欠是一种传染性的行为。也许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当看到别人打哈欠时,自己常常也想打哈欠。科研人员认为之所以打哈欠会传染,是因为其与人的共情水平有关。
 
然而,在自闭症谱系的人群和精神病倾向高的人群之间,打哈欠的传染力却呈现下降的趋势。
 
当然,打哈欠会传染可不止发生在人类之间,在动物之间同样也会发生。截至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在黑猩猩、狒狒、倭黑猩猩以及狼之中观察到“传染性打哈欠”,在某种程度上狗和虎皮鹦鹉也有这种现象。
 
不仅如此,2014年,来自比萨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Elisabetta Palagi,Ivan Norscia和Elisa Demuru还进行了第一次跨物种研究。在五年时间内,科研人员观察了人类和倭黑猩猩的日常生活,并利用相同的行为学方法和实用性定义收集了打哈欠传染的数据。
 
随后,科研人员对比了打哈欠传染的两大特征:个体对他人哈欠做出回应的次数以及做出回应有多快。
 
有趣的是,当打哈欠者和回应者既不是朋友也不是亲戚时,倭黑猩猩对其它哈欠的反应频率和反应速度与人类是一样的。而当打哈欠者是朋友或者亲戚时,人类的确比倭黑猩猩更快更频繁地做出回应,这很可能是因为人类之间的强烈情感关系是建立于与认知和记忆相联系的复杂成熟的情绪基础。
 
这项发表在PeerJ杂志上的研究表明,人类和倭黑猩猩的情绪传染程度之间的差异归结于个体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当社会联系的复杂性(这是人类独有的特征)不被纳入考虑因素时,人类的猿猴近亲的共情能力可以与现代人类的相提并论。
 
总的来说,神经科学家已经对打哈欠的各种诱因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于打哈欠行为背后的机制也有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但是,打哈欠的功能目的仍然难以捉摸。
 
将视角再转回到我们的公路之旅,打哈欠可能是一种生理上的暗示,因为在警惕和睡眠压力之间的竞争开始让人昏昏欲睡。不过,最重要的是,睡眠似乎正要成为最后的赢家,让司机停下车休息一下,这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8年6月刊 健康)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