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唐琳 来源: 发布时间:2019-7-12 15:38:57
与中国科研界携手并进
——专访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出版总监、Immunity(《免疫》)主编李统胤博士

 
自350多年前第一份学术刊物《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诞生以来,学术期刊开始成为科研成果交流和展示的重要载体,更成为人类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科技创新离不开学术期刊的支撑服务,学术期刊的发展也离不开科研产出和学术交流的环境。
 
除了为高质量研究提供发表平台,学术期刊还能够为学术界提供价值导向,推动科学研究。因此,在数字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学术出版商能够影响的不只是一篇篇孤立的论文,而是可以为科学研究的全流程提供支持与服务。
 
作为全球领先的全科学领域学术出版机构,当下,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正致力于凭借专业的编辑团队及最新的技术平台服务于全球各地的科研工作者,努力帮助他们快速获取到所关注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并为其后续的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流程提供帮助。
 
《科学新闻》:学术期刊的使命不仅限于反映研究的价值和影响,还在于服务社会,满足当下需求。从这一点出发,您认为学术出版商应当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增强自身影响力?
 
李统胤博士:我们十分重视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发表的科学研究能否造福于人类的现在和未来。造福人类不仅是专注于人类自身,人类周围生存的其他物种以及共同的生存环境也同样需要得到关注。
 
近年来,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发表了大量有影响力的研究,其中涵盖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免疫学、癌症与干细胞研究、代谢、遗传与基因组学、化学与系统生物学等不同学科。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基础知识是如何推动药物研制、指导临床实践、提升人类健康的。此外,我们的期刊秉承“缔造美好环境、迎接更好未来”的目标,还涉及了生态学、进化、环境科学、动物行为等其他领域,进一步加深了人类对周边环境的理解。随着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的壮大,我们将继续把握机会,踏足更多有益社会的研究领域。
 
在对科学的探索之外,我们刚刚创刊的Chem、Joule (《焦耳》)和即将出刊的Matter、One Earth等新期刊还鼓励科学家思考科研对于社会的意义和影响。比如化学中的新进展如何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或能源研究中的突破如何付诸实践等。
 
当然,一家有影响力的学术出版商除涉及的领域外,还要去理解和满足科研群体的需求。比如我们创刊了iScience来推广跨学科研究;通过STAR Methods1和相关项目来强调研究的可重复性,以及推进对科研合乎伦理规范的讨论等。改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在推进科学进步的旅程中,我们将与全球的科研工作者们一路相伴。
 
《科学新闻》:当下,借助于学术出版愈来愈强大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出版商得以在出版过程中提供最广泛的服务来支持研究者。请问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如何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服务?
 
李统胤博士: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地鼓励科学家们参与到审稿和出版的过程中来,以期为他们在发表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提供更好的编辑服务。论文发表后我们也会积极与作者沟通,通过新闻和社交媒体让作者精彩的研究成果为大众所了解。另外,我们也从多方面创新优化期刊文章的呈现,最终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例如,很多年前,我们就开发了“Article of the Future”2的格式展现每一篇文章,后来又推出Figure3603帮助作者阐释他们复杂的图表,以及试行“协作式同行评议”或其他同行评议方案来改善审稿的流程等。然而,从研究的构思、实验和分析,到研究结果的交流和传播,其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其他步骤,这是一个漫长且宽泛的过程。这恰恰需要我们与母公司爱思唯尔合作,为研究人员提供数据分析工具(如Scopus)、决策工具(如Pure和SciVal)、协作工具(如Mendeley)以及其他研究支持平台(如Reaxys和ClinicalKey),帮助研究人员提高科研的效率。
 
《科学新闻》:您如何评价如今中国科研界与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的伙伴关系?您认为未来两者可以在哪些主要领域携手合作?
 
李统胤博士: 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与中国科研界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我们的很多编辑和团队负责人都来到中国与这里的科研工作者见面,切磋学术话题,了解中国的科研进展。最近我们也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国团队,多名科学编辑和市场人员的加入,使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在中国迅速成长。
 
促进双方更好合作的前提是沟通。我们希望能够了解中国科学界关注的问题和期望,以期携手共进。我们期待能够发表更多来自中国的科研成果,也期待在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等更广泛的领域与中国合作。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愿意联合各方,促成这些合作开花结果,使之真正造福于科研界和人类社会。■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9年4月刊 封面)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