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丢失了我自己。”
119年前,德国法兰克福,51岁的奥古斯特夫人颓丧地向医生爱罗斯·阿尔茨海默说。
对于像奥古斯特一样的人来说,时间就像一个神偷,不断蚕食着记忆和认知,让他们忘记了人生路上的伴侣、亲人、朋友,甚至失去了自己。
在奥古斯特去世的4年后,这种让患者丧失认知和自理能力并将人类最后一份尊严剥夺的疾病,被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
自此,追捕阿尔茨海默病背后的“岁月神偷”,人类从未止步——提出碱酯酶假说、β淀粉样蛋白假说、脑肠轴理论等致病假设与概念,试图循着疾病留下的指纹抓捕“元凶”;开发滴血检验、基因检测和AI识别等手段,对疾病的诊断和干预不断提前;探索各种药物疗法与心理干预、环境干预等非药物疗法,试图与时间赛跑,延缓或阻止疾病的侵袭。
遗憾的是,纵有百年探索,偷走人类记忆和认知的“元凶”究竟是谁?目前仍未有定论。
错综复杂的病因、诊断、治疗谜题,让阿尔茨海默病被称作医学研究的“百慕大”。一批批生命科学研究者矢志而来,却铩羽而归;众多研究机构不惜投入万金,却最终失败。
与之相对,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正在让越来越多的生命陷入孤独的牢笼。据统计,全世界每3秒就会增加1例痴呆患者,在超过5000万的相关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占到了60%~70%。在中国,有超过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不仅数量位居全球第一,增速也是全球最快,为公共卫生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屡败屡战,愈挫愈勇。
在与疾病的较量中,中国科学家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开发出2003年以来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九期一® ” (甘露特钠胶囊,代号:GV-971);开展首个中国人群阿尔茨海默病全基因组测序并发现新风险基因位点;率先解析阿尔茨海默病γ-分泌酶及其结合底物结构,为研究相关特异性药物设计提供重要结构信息。
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关爱。曾几何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疯子、小偷一起被关在疯人院里。今天,随着对这种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受到的社会关注和关爱也逐步增多。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关怀照顾患者的生活,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关注正在覆盖全生命周期。
关注阿尔茨海默病,一起守护生命尊严。在第27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9月21日)来临之际,本刊回顾200多年来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探索其致病机理所走过的路程,希望更多人了解它,熟悉它,不再惧怕它;希望汇集更多的爱心和力量,让饱受折磨的患者被温柔以待。
百年沉浮,折戟再战。追捕“岁月神偷”,我们依然在路上。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0年10月刊 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