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高度发达的大脑,人类从强手如林的动物界脱颖而出,成为万物之灵。而当我们的大脑功能发生故障的时候,后果却是灾难性的。无论是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等神经性疾病,还是自闭症、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无不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2012年做博士后研究期间,我受邀参加国际Rett Syndrome基金会举办的学术年会,第一次亲眼目睹小小年纪的患者备受疾病的折磨。当患者家属对台下科学家们说出“你们是英雄,谢谢你们”时,我从她真诚的眼神中看到了热切的期盼。这次参会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作为科学家的使命感,使我对科研有了全新的认识。除了好奇和兴趣之外,“对社会有用”成为我努力的方向。
2014年,我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组建研究团队,研究工作紧紧围绕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机制这一中心主题,尤其关注社交行为以及社交障碍的发生机制。社交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石,而社交障碍则是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众多神经精神疾病的一个高度共有病征。我们团队开展的第一个课题是关于社交恐惧的神经机制。我们首先自主研发了一套小鼠条件性社交恐惧造模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制备的社交恐惧小鼠模型,揭示前额叶皮层SST阳性抑制性神经元活动的升高抑制了PV阳性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从而使得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过度升高,进而导致了社交恐惧行为的发生。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的Neuron(《神经元》)期刊审稿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趣而且重要的研究工作。
我在学术上的成长离不开前辈的关怀,我们课题组取得的成绩也离不开众多同行的帮助,在此由衷地表示感谢!另外,特别感谢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我们基础研究工作的资助。最后感谢我们的工作能够被“中国科学家与Cell Press”特刊收录,我们将始终心怀感恩,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勇攀科学高峰。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0年4月刊 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