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探秘蔚蓝、解码海洋是几代海洋人的梦想,那么探析海洋组成的科研仪器就是叩开这梦想大门的“金钥匙”。
任何一项伟大的科研突破,几乎从未离开过先进的实验仪器的“陪伴”。对于探秘海洋来说,科研仪器设备的重要性更是如此,它承载着解读海洋密码的重任,积蓄着诠释海洋魅力的能量,传递着海洋乐章的旋律。
从“两手空空”到实验集群
时间拉回至建国初期,当时我国的海洋探测分析设备可谓“两手空空”。
1958年,为了贯彻实施《1957~1969年海洋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借助此次机会才添置了几件“拿得出手”的设备。
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力逐渐增强,再加之海洋科学研究的迫切性,一些大型海洋探测与分析测试设备才“漂洋过海”走入国门,由此也直接提升了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水平。
“但各单位甚至同一单位各种设备一同涌入,也带来了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宋金明研究员表示,如何通过共享机制和体制创新,推动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提升大型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功能开发和研制能力,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为区域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支撑作用,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基于这样的背景,在中国科学院的总体部署下,依据海洋学科特点和共性,2008年8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在青岛成立。自此,具有海洋科学特色的集大型仪器设备、一流科技人才、重大科研任务于一体的特色明显、功能强大的综合型研究实验集群初现端倪。
实现超大型装备的“核武”梦想
当然,平台的建设并非是简单的“拉郎配”,而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集约优势,实现“1+1>2”的规模效益。
如今,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涵盖了中国科学院7个涉海的研究所,构建了以青岛和广州为核心、“南北双核,五地七所”的海洋观测与室内分析测试共享平台,以现有海洋探测与分析测试装备以及新购置设备资源系统整合为主线,以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和“创新2020”为指导,以支撑实现中国科学院海洋科技创新“一三五”发展目标为依据,推动中科院和我国海洋基础与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发走向“高地”。
目前,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仪器设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室外的海洋(湖)探测/观(监)测仪器设备,二是室内的分析检测设备。
其中,该中心的质谱分析平台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环境分析平台代表了国内该领域的最高水平。二次离子探针(SIMS)、0.5MeV 14C专用加速器质谱(AMS)、页岩气资源评价实验技术平台、高分辨率有机质谱平台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装备使“甄别”和获取海洋讯息的水平和装备配置有了质的飞跃,真正实现了平台拥有超大型装备的“核武”梦想。
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都圆满完成了所涉及的海洋环境安全监测和大气环境分析保障任务。
此外,海洋环境分析平台能分析测试几乎所有目前可定量检测的组分,质谱系列高性能分析测试平台已初步建成国内功能最齐全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平台,同时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平台也是我国目前最具特色、系统、先进的分析平台。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该中心的固定资产总值已经从2008年的5.2亿元,增长至20.4亿元。其中海洋探测平台总值约为12.4亿元,大型仪器设备总数约340台/套(不含探测辅助设备),分析测试设备总计786台/套。
“多股绳”到“一根缆”
平台再先进,如果没有创新的体制与机制激活,就如同一潭死水。
“根据海洋学科特点,结合区域内装备需求以及现有装备,通过鼓励各单位大型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研制、功能开发,择优支持购置、研制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等措施,与区域内其他资源有效组合,把分散‘乏力’的若干单种设备和技术人员,组织构建成为高效协同共享的集大型仪器设备、一流科技人才、重大科研任务于一体的特色明显、功能强大的综合型研究实验中心。”宋金明说。
目前,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经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建设,构建完成了具有国际水准的质谱系列集成高性能分析测试平台和国内一流的海洋探测平台、海洋环境分析共享平台;建立并日趋完善了区域中心单一体制下的“聚集整合资源—培养造就队伍—开放共享平台—成就建设设想”的运行机制,为我国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探索了新的管理模式和成功方法。
在资源整合和新设备配备方面,中心遵循“装备建设,共享优先”“提升水平,锦上添花”“专业分工,各有侧重”三大原则,实现了由“多股绳”到“一根缆”的根本性转变。
在仪器共享和管理方面,中心也先后制定了《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大型仪器管理办法》《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仪器共享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实现了由PI制彻底转变为所级平台运管制。
并且,根据仪器运行要求,中心建立“仪器—责任人—测试任务定额”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仪器责任人的积极性,确保机时的全负荷运转。不仅支撑并服务共建单位,还对共建单位地区及周边高校、地方科研院所、企业等提供长期支持,最终为科学家扫清科研道路上的技术障碍,真正成为中科院海洋研究领域的有力支撑平台。
据统计,该区域中心所属单位拥有占全国近40%的海洋高级科技人员和50%以上的海洋重大成果产出,其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成绩只代表过去,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已把目光放在了未来。宋金明表示,他们将建设更加高水平系统化的海洋大型装备能力体系,构建和完善更加适合于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运行的管理运行体系,突破支撑海洋科技创新的短板,实现海洋的“蔚蓝梦”,为海洋强国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