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伯洪 来源: 发布时间:2023-3-9 20:7:0
研究型大学教什么

 

   近年来,国内大学纷纷提出以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研究型大学之所以称之为研究型大学,只是因为它主要以研究问题、探求真理、知识创新为目标,这是它的存在方式之一,所以不要把研究型大学想得太过神秘。

   如果要举例哪些大学是研究型大学,估计提名“哈耶普斯麻”(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这五所美国顶尖名校是大部分人都同意的。以上每所大学所拥有的诺贝尔奖得主数量,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拥有的总和还要多。我国大学如果想在21世纪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俱乐部,就必须拥有若干项全球领先的科研成果。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把科研置于学校发展战略的首要和核心位置,于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应运而生。但可别忘记,“哈耶普斯麻”都是私立大学,而我国大学是公立的。

   我国公立大学以研究型为目标导向,激励举措当然是在绩效考核、个人晋升、资源分配上与相应的科研成果挂钩,于是产出科研成果成了大学教师的主要目标。科研成果有很多种表达方式,目前主要是以经费、项目、论著、专利、获奖五项指标来体现。研究工作的内涵也从这五项指标体现出来。甚至有些大学还发展了精确的计量公式来计算绩效,将每位教师的工作量(主要是科研成果)折算成“工分”,以此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并决定其收入、待遇和晋升。

   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大学教师虽有“教师”之名,但没人愿意在教学工作上花费时间和精力。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用在学生身上的时间越多,被占用掉的用于“挣工分”的时间相应就越少。这和教师的责任、良心和职业道德无关,完全是人在某种制度下的理性选择,教学由此变成了科研的附庸。于个人而言这是最佳选择,但于国家和高校的长远战略而言,无异于竭泽而渔。

   大学存在的根本价值在于教育和培养人才。大学里的科研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对人才培养有价值。同时,教学反过来又促进了科研的发展。因此,对于大学来说,不是教学要为科研服务,而是科研要为教学服务。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是因为这里有教师和学生、有教学活动。如果没有了学生和教学,就不需要大学,只需要科研机构即可。如果只是追求科研成果的产出,科研机构同样可以做出一流的成果。但长此以往,国家的人才储备必将出现危机。

   上述的“哈耶普斯麻”是典型的私立大学,主要依靠私立机构出资和捐赠运行。这些私立大学的研究生规模大于本科生规模,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私立大学的本科教育是高度精英化的教育,其规模必然很小。这些私立大学的研究生院凭借良好的声誉吸引到全世界最优秀的研究生,研究生成本低、效益好,由此诞生了世界上最富效率的科研生产机制。私立大学的教授在科研工作中需要大量助手,研究生凭借使用成本低廉的优势成为最佳选择。相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型大学之一,也是一所公立大学,其需要为本州的纳税人服务,因此本科生规模就远大于研究生规模。

   目前的普遍观念是“研究型大学=强大的研究生院=研究生数量多于本科生数量”。本科生已经历了扩招而达到相当规模,现在又扩招研究生,使两者数量齐涨,导致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质量齐跌。

   在教师心目中,科研是第一位的。因为科研工作需要大量助手,教师不得不对研究生进行悉心指导,否则会直接损害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研究生教学排在本科生教学之前,本科生教学被置于最次要的地位。如此恶性循环,使教师更加不重视本科生教学工作。一些知名教授美其名曰给本科生上课,实际上作秀成分居多,要么是团队成员授课,要么是自己授课完毕即甩手走人,与本科生没有任何交流。

   片面追求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以及现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方式和评价体系,将严重弱化教师在人才培养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人才培养是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慢慢显现效益的战略性工程,而重视科研则最容易在短期内产出标志性成果。这对于大学和教师个人有好处,但对于整个国家就可能造成潜在危机。

   研究型大学无论名字多么好听、响亮,毕竟还是大学。既然是大学,首先要培养基础扎实的高质量本科生,再培养知识面宽广的创新型研究生。研究成果无非是上述教学工作的副产品而已。■

(作者系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3年2月刊 教育)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