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省启动“万企转型”行动计划。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经过几年的努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探索出了以科技赋能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创新构建“工业医院”“工业诊所”“工业大夫”三级诊疗体系,依托中国科学院顶尖科技成果和人才资源,在河北省全域范围内组织对企业开展“把脉问诊”“企业巡诊”,解决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不会转、不想转、不敢转”的问题,指导企业“往哪转、怎么转”,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有效贯通政产学研金,推动科技成果实现高质量转化。
发挥“导诊”“分诊”作用
近三年来,科创中心支撑河北省设立“工业诊所”102家,共解决企业问题达7万多个。科创中心在“三级工业诊疗体系”中充分发挥“导诊”“分诊”作用,深入一线调研,挖掘企业在生产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堵点、痛点、难点,探寻“对症”的“工业大夫”,及时解决企业的“心腹之患”和“燃眉之急”。
河北某高端化学品企业遇到烯草酮连续化生产技术难题,科创中心收集信息后立刻对相关问题进行“导诊”,并及时将问题“分诊”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王勇课题组,课题组随即开展烯草酮连续化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攻关。有效“导诊”和“分诊”及时助力企业改进烯草酮连续化生产技术,帮助企业实现年增收3亿元。
边“诊断”边“开方”
科创中心在参与“万企转型”过程中,边“诊断”边“开方”,面对企业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及时凝练科技问题,并通过专家咨询和科学研判,形成能够对接创新链的创新需求。然后依托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将创新链上的科技成果快速匹配应用到企业的实际需求中,提升成果转化效率。目前已通过院省布局的成果转化专项和“揭榜挂帅”专项发布科技成果500余项,落地转化科技成果近200项。
科创中心通过“工业诊所”首诊机制,发现河北某制药企业存在抗生素制造高污染问题后,立即匹配技术创新需求,组织相关专家组成专项课题组进行技术攻关。课题组通过50余次实地调研和多次工程验证,最终针对抗生素制造高污染问题,成功研发出抗生素全过程绿色制造关键技术。随后,科创中心联合地方政府组织相关资源与企业开展合作,建成全球最大的新技术生产线,该企业近三年新增销售额22.1亿元、新增利润2.1亿元。
构建“工业大夫”人才链
科创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人才资源,将1942名专家引入“工业大夫”体系,占比达到40%,有效支撑了“工业大夫”人才链构建。
当前,河北省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仍以传统行业为主,涉及钢铁、装备制造、医药、生态、食品等行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的企业和产品较多,急需科技创新的外部支撑。
在此环境下,科创中心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建制化优势,在全院范围内汇聚优秀科研人才,补充河北省科技创新人才短板,在“三级工业诊疗体系”中发挥人才优势,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人才支撑,有效保障了政策实施效果。
通过搭建人才链以及导入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截至2022年底,河北省规上制造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提升至39.4%,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62家,并协助河北省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不断撬动资金链投入
自“万企转型”计划实施以来,科创中心支撑河北省“三级工业诊疗体系”持续建设完善,帮助企业增收减支170亿元,新增企业投资60.56亿元。同时,不断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在推动“万企转型”中注重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协同河北省相关部门对接金融机构,为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撬动社会融资超2万亿元。
未来,科创中心将深入挖掘整合院所项目资源和人才资源,继续巩固拓展工作成效,以点带面、以企业带产业;在做好中小企业转型支撑的同时,联合龙头企业组建“工业医院”,挖掘共性问题和产业难题,凝练关键核心技术并协同攻关;在为企业科技赋能的同时,加强金融和市场赋能,注重科技与金融结合,实施“企业成长陪伴计划”,支撑河北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3年6月刊 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