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络上偶尔看到一些教育专家对我国本科教育中的某些课程考试方式提出批评意见,尤其对本科教育课程考试依然大量采用以“客观”试题(俗称“刷题”)为主的“高中应试”考试方式提出异议。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也在一些讲话中提到大学生平日各种竞赛的“刷题”现象。一些高等教育工作者也对本科教育以有标准答案的考题为主要题型的课程考试提出批评。
我认为,对于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尤其是我国长期以来以升学为目的的高中教育,“刷题”似乎可以理解。因为一个人获得知识通常是渐进式的,理解能力也是逐步提高的。我认为,不能一概抹杀“客观”题型,即“刷题”在一个人获取知识过程中的积极意义。教育要遵循基本规律,循序渐进,“刷题”属于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况且,如果高考全面采取“主观”题型考试,这将给出题与批阅试卷带来巨大挑战。
最近,为了补充修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报告《我谈大学生活》中的内容,我阅读了若干世界知名大学校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段落。这些校长在演讲中有一个共性,即强调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注重培养独立的学习和生活能力。通俗来说,就是“大学学习不能读死书”。这里的“读死书”,大概就是指中学阶段以“刷题”为主的学习方式。
有人说,大学生在本科期间通过专业教学获得的知识,应该只占这一时期获得知识总量的三分之一。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训练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这需要大量以“主观”为主要特质的课程教育,并在这一过程中全面加强学生的通识知识学习,进而提升其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教育要摒弃以“刷题”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考试方式。
关于这个话题,我询问了两位在美国大学任教的学生,他们都在美国相关大学从事地球物理专业教学工作。美国休斯敦大学终身副教授孙博士告诉我,休斯敦大学的研究课程以项目为主,本科生课程中有实验课,期末组队针对某个课题查文献,然后做报告。美国普渡大学助理教授杨博士告诉我,结课考试一般是以课程报告的形式体现,目前他教过的三门课都没有采用一般的常规考试方式。
本科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杰出人才。尽管一个杰出人才的成长过程不可能仅靠大学四年的本科教育,但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对于一个人知识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欧美一流大学普遍重视本科教育的主要原因。
然而,我们很多大学的本科教育主要是专业技能教育,这从这些大学本科教育目标与具体课程安排及考试方式便可窥见。我国本科教育严重缺乏通识教育内容,而本科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恰恰需要重视“主观”类型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与能力需要在本科阶段得到基本训练,用“刷题”的考试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可能发现具有潜质的优秀学生,这一点从一些“刷题”考试得高分的学生在毕业若干年后成就平平便可得到验证。
我在公益报告《做自己的科学研究》中,列举了20年前菲律宾大学本科学生写给我的邮件,其希望得到我当年发表的与他们学习相关的学术论文。20年前电子文献尚不发达,我给他们寄去编辑部免费赠送的论文单行本。试问,我们有多少本科生能够主动与国际同行联系、获得国际学术同行的帮助和指导?
我主要承担本校地球物理专业、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班及普通地质学专业的教学任务,也承担过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两届“地球物理导论”(选修)课程及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这些学生专业背景不同,数理基础相差较大,我一般在课程结束考试时会根据专业具体情况,采用以“主观”题型为主的考核方式。
记得有一次,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班“地球物理导论”课程采用开卷考试,我在考场上看到很多学生从图书馆借出纷繁多样的参考书籍,别有一番韵味。大学生课程考试采用“主观”题型,无疑对主讲教师的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提出符合课程内容的试题及客观公正地批阅试卷。这就需要大学教师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为采用“主观”题型课程考试奠定基础。■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3年10月刊 观点)